近日,安徽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朱满洲/康熙团队在金属团簇荧光调控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,相关研究成果以“Fluorescence Resonance Energy Transfer in Atomically Precise Metal Nanoclusters by Cocrystallization-Induced Spatial Confinement”为题在国际顶级期刊《Nature Communications》上在线发表(Nat. Commun., 2024, 15, 5351)。安徽大学2020级博士研究生李浩、硕士研究生韩娇娇、华盛顿大学王添博士为共同第一作者,安徽大学朱满洲教授、康熙教授、华盛顿大学李晓松教授为共同通讯作者,安徽大学化学化工学院为第一通讯单位。
荧光共振能量转移(Fluorescence resonance energy transfer, FRET)是发生在两种荧光分子之间的非辐射能量转移现象,特指在外界光源的激发下,其中一种荧光分子(供体分子)提供的能量被另一种荧光分子(受体分子)吸收,表现出供体分子荧光减弱甚至消失而受体分子发光的现象。FRET作为光谱尺已成为了解物化和生化过程的关键工具,在生物传感、荧光成像、纳米染料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。
通常,FRET条件是十分苛刻的,它需要供体-受体分子对满足以下条件:(1)供体的发射光谱与受体的激发(或吸收)光谱重叠;(2)供体和受体之间的分子间距离较近(一般小于10纳米);(3)有利于发生能量转移的分子排列方式。因此,在纳米颗粒研究领域,找到一组合适的分子对同时满足以上所有条件以实现高效FRET是十分难得的。
在以往的研究中,FRET往往发生在溶液体系中,从而分子间距离以及取向是难以获得的,只能通过半经验公式来推断FRET有效距离以及能量转移效率,这阻碍了人们对FRET的深入理解。针对此,该工作成功构建了一对满足光谱重叠条件的金属团簇分子:Cu8和Cu10。然而,使用物理共混的方式不能控制Cu8和Cu10团簇分子距离以及取向,因此未能建立有效的FRET途径。为解决此问题,该工作进一步采用“共结晶”策略将两种团簇分子强制固定在同一晶胞内以完成空间限域,进而实现了金属团簇间FRET(图1)。这是金属团簇研究领域首次在原子级别上实现FRET。该工作为精确调节团簇基纳米材料的光物理性能提供了新的可能,同时也对其他类型分子的FRET调控具有借鉴作用。
图1. “共晶”策略实现金属团簇间荧光共振能量转移。
新闻链接:http://www.ahu.edu.cn/2024/0708/c15059a344473/page.htm
网站内容来源于互联网,由网络编辑负责审查,目的在于传递信息,提供专业服务,不代表本网站平台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。如因内容、版权问题存在异议的,请与我们取得联系,我们将协调给予处理(按照法规支付稿费或删除),联系方式:ahos@vplshi.com 。网站平台将加强监控与审核,一旦发现违反规定的内容,按国家法规处理,处理时间不超过24小时。